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

分別以HIV-1之LTR、RT及PR作為亞型分型基礎之比較

徐香綢, 彭惠君, 張朕佳

看見醫事檢驗所


一、前言

人類免疫缺乏病毒(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, 下稱HIV),可分為三個groupgroup M (Major)group O (Outlier) group N (non-M/non-O),其中Group M在全世界的盛行率佔了絕大部份(>90%)。Group M依其遺傳距離可進一步區分成亞型(subtype,又稱clade,以大寫拉丁字母表示)及次亞型(sub-subtype,以數字表示),目前確認的亞型及其次亞型,分別是 A1A2 A3 A4 BC DF1F2GHJ K。過去幾年來,由於HIV的全基因組定序之進展,又確定出了「循環重組形式」(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,下稱CRF) 及「單一重組形式」(unique recombinant forms,下稱URF)等兩種變異株形式。前者係指該變異株發現於三個或以上之無直接流病關聯性的個體,否則即為後者。


案例報告:慢性B型肝炎病患在貝克樂治療期間出現HBV YMDD motif突變


徐香綢, 彭惠君, 吳重進

看見醫事檢驗所

一、前言

B型肝炎治療的臨床實務中,貝樂克(Entecavir,下稱ETV)是目前首選的口服抗病毒藥之一。因為,ETV毒性低且其對HBV DNA polymerase抑制能力強。更重要的是,ETV較不容易誘發出抗藥性株1。對於未曾接受任何口服抗病毒藥的病人,接受ETV治療一段時間而產生抗藥性是罕見的:在96週的療程中,因產生抗藥性而病毒量反彈的情形不到1%。本文所要陳述者,為一特殊案例:病患在接受ETV治療前,並未接受任口服抗病藥的治療;然而,該病患的治療成果不佳。醫師疑有抗藥性突變產生,遂檢視病毒基因序列,發現病毒基因的YMDD motif突變為YIDD,並不是一般公認的ETV抗藥性突變。病人既係在ETV治療前未曾接受其他口服藥治療,則此突變究係ETV治療前病毒自發性突變,抑或是在ETV治療期間所誘發?該種突變是否與病毒抗藥性有關?為本文所探討之重心。

慢性B型肝炎病人其血中HBV S基因抗原決定位a區域之突變


彭惠君, 徐香綢, 吳重進
看見醫事檢驗所

一、前言

B型肝炎病毒(Hepatitis B Virus, HBV)感染,是我國重要的公衛問題。慢性B型感染的臨床徵狀,從無症狀的不活動帶原到嚴重肝臟疾病包括肝硬化、肝癌等均是。
HBV基因組的S gene 編碼為三種表面蛋白(Surface protein):Large-Middle-Small-HBsAg。此三種表面蛋白在C-terminal226個胺基酸,是相同的。Small-HBsAg的中央區域第99169號胺基酸,被稱為「主要親水性區」(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),區域內帶有許多B細胞的 epitope。其中,具有免疫優勢(immunodominant)的第124-147個胺基酸,被稱為「抗原決定位a」(a epitope,下稱),為中和性抗體以為目標的epitope。一些具有a epitope內或a epitope周圍胺基酸置換性突變的變異株,已被發現於病人檢體中。這些變異株,有些對Anti-HBs的親合力下降,有些會躲過市售HBsAg ELISA試劑組的偵測1
S. J. Messenas等人在其研究中2,發現HBsAgAnti-HBs均呈陽性的病人,有相當高的比例,是a epitope變異株的帶原者(89﹪,n=9)。在該研究中,在HBsAgAnti-HBs均呈陽性的病人,所發現的a epitope突變的型式,計有T123AI126S/TT140I。然而,在HBsAg陽性、Anti-HBs陰性的帶原者,亦發現T140IQ129RI126T。可見,a epitope的變異,仍可見於HBsAg陽性、Anti-HBs陰性的帶原者。若要探討a epitope突變與HBsAgAnti-HBs均呈陽性之關係,對於HBsAg陽性、Anti-HBs陰性帶原者之a epitope變異情形,有事先瞭解之必要。本研究之目的,即在瞭解HBsAg陽性、Anti-HBs陰性帶原者,其HBVa epitope之變異情形。